父子拍住上捐血救人 愛心爸爸:痛一痛可救數人性命【有片】
發布時間: 2017/12/27 18:11
最後更新: 2017/12/28 19:06
「分享生命捐血救人!」非單單只一句口號,好爸爸李兆楠,過去30年捐血逾600次,在本港捐血次數最多人士的排行榜上,名列第二,他熱心助人的行為,更影響其現年21歲的兒子,在他滿16歲當天,就開始跟隨父親,定期捐血,把捐血助人的精神傳承下去。
任職銷售工作的李兆楠,在年少時看到捐血救人的廣告,覺得很有意義、非常吸引,故由18歲成年開始,便定期捐血,但原來他的捐血路一開始並不順利:
16歲時已經夠年齡捐血,但媽媽不批准,所以一到18歲,就自己走去捐血!
經歷30多年定期捐血,李兆楠形容,捐血已成生活習慣,最初開始,要持續捐血會感到困難,但只要有心繼續,便能做到:
捐血的習慣就像肚餓找食物一樣,是一種自然不過的事情;但要持續,需要有心,就像工作一樣,開頭時永遠都覺得最難,但時間久了,便會成為習慣!
近年本港血庫經常出現「告急」情況,紅十字會需公開呼籲市民捐血,李兆楠坦言,要持續捐血並非易事,很多人捐了第1、2次後,便會找不同的藉口不再繼續捐:「人總有惰性!」
因為李兆楠的堅持,至今已累積601次捐血紀錄,成為香港紅十字會捐血最多紀錄的第二位,經常會出席頒獎禮接受嘉許。在李兆楠「身教」下,其21歲兒子亦由16歲生日當天起,持續捐血,更成為每年生日的活動之一:
可能他(兒子)常跟我一起出席頒獎禮,知道我經常捐血,所以當他一到16歲,就即刻去捐血!
每次捐血均要先拮針驗血,一定會感到痛楚,但痛楚與救人相對比,他表示,一定選擇救人:
如果痛一痛就可以救回數人的性命,我覺得非常值得!
因紅十字會規定,成年男性每年最多只可以捐5次,需相隔不少於75天才可捐血1次,所以最初他只會每年捐4次「全血」,及後當他知悉可以捐「成份血」,幫助到更多有需要人士之後,就每隔兩星期捐一次。
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行政及醫務總監李卓廣解釋,血液由紅血球、白血球、血小板和血漿組成,首次及大部分的捐血者,都是捐全血,即捐贈的血液包含所有的血液成份。
紅十字會會將大部份收集到的「全血」,分離為各種不同的血液成份,以醫治不同疾病。但像李兆楠的捐血者,有持續捐血的紀錄,而有沒有任何不適,可以捐贈「成份血」,捐血者可選擇捐出血漿、血小板或兩者一起捐贈,其他血液成份如紅血球等,則由儀器輸回到捐贈者。而每份從「成份血」收集回來的血小板,已相當於4至6份從全血分離後獲得的血小板,每次成份捐贈血小板已足夠救助一位成年病人。
而血漿內含有大量凝血分子,可幫助肝病病人;凝血分子亦可製造血漿製品,如血友病需要的第八凝血因子、免疫系統疾病需要的球蛋白等:
所以捐一次血並不單可以救3人性命,是可以救很多人的性命!
李卓廣又指,有些癌症病人或需骨髓移植的病人,入院治療一個月,血液需求量非常大,有時可達100至200包。不過,紅十字會今年首11個月,只成功收取226,968包,比去年同期的236,258包,少了9290包;與每年26萬包血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。加上本港即將進入流感高峰期,預計血液需求會較平日上升8%至10%,所以血庫的供應量持續出現緊張,李卓廣呼籲市民:
希望大家可以像李兆楠一樣定期捐血,真正做到More Bood More Life(多一個人捐血,救多幾個人)!